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差別化、不確定性、個性化教育的時代即將來臨,學校將徹底從封閉走向開放,高中教育也是如此。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我們所面臨的教育情況是:孩子的差別很大,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的選擇是自由的,我們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多樣化、適合的入學通道。高中教育變革時代就要到來,我們必須積極應對: 一、高中教育價值觀變革 長期以來,高中教育變成了單一的升學教育。今天,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校的運行機制將會發生重大變化——現在的學生是圍著學校轉,學生不管在哪所學校讀書,課程表基本是一樣的。未來高考改革之后,學校要圍繞學生的需求進行課程建設,這是一個重大變化。 二、高中課程觀變革 盡管目前有些學校已經建立選修課程體系,但有些課程開設得并不好。在新的高考制度下,選修課將會真正落地,課程將會成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課程建設將會成為學校面臨的重大挑戰。現在有3類課程建設將變得十分緊迫。第一類:選修課程。過去國家規定的選修課程,各地高中開設的模塊都很少,下一步部分選修課程將會納入等級考試之中,目前許多高中沒有開設這類課程。第二類:生涯規劃課程。如何將學生所學內容與走向社會的職業規劃有機結合,是我們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第三類:技術實踐類課程。一所高中將來如何贏得家長和學生的信賴?高中要自覺適應市場,主動進行特色打造,特別是一些高中名校要有一批頂尖的學科和學科群,讓學生信賴學校。 三、高中課程資源供給方式變革 現在的學校課程資源基本上是統一批發式,下一步必然實行批發與定制相結合。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資源配置方式的變革有四條路徑:供給渠道從單一的學校資源,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資源供給,即將來的課程資源絕對不是完全由高中教師自己承擔,而是有一些社會資源和家長資源進入其中。課程資源的供給方式將會從同質化到個性化,這包括從必修課程資源到選修課程資源的供給。課程資源的供給時空要發生變化,將會從課內資源供給到課外資源供給,從校內資源供給到校外資源供給,供給空間是全時空的?,F在國內已經開始出現大學課程聯盟,大學參與高中課程建設的積極性會逐步提高,我們將來也會出現高中課程聯盟,聯盟之間可以開放一些課程。除此之外,社會專業機構的課程供給會逐步增加。此次高考改革,“選科、分層、走班”等,是各高考方案的亮點和關鍵詞。那么,教室資源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所難免。據有的校長測算,現在如果實行走班制,每所學校教室的數量要達到原來行政班教室數量的1.2至1.5倍。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高水平實驗室、特色化課程資源配置、專業化體育基礎設施配置,對教室資源要求更加迫切。 四、高中教學方式變革 學科分層、選考科目、走班制教學已成為必然,專項化教學改革將在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推開。再往下走,實踐教學、社團教學、項目教學都會進入高中課程改革的大潮中。 五、高中學校管理架構變革 過去注重的過于嚴格的科層制管理體系終將被 打破,將來學??赡軙嗟夭扇”馄交植际胶蛯I化管理模式;學校的管理機制將從單一的行政管理到多元化合作治理;學生管理方式將從行政班管理到行政班、教學班、社團管理相結合。此外,學校的課程管理、學生管理、生涯規劃和心理輔導等,都會有信息化內容的介入;學校的教學評價、學生的學習評價、綜合素質評價,都因信息化帶來新的內涵。 六、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關系的變革 我們過去常常關注的是學生考了多少分能錄取到哪所學校,今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連接直接帶來的結果,是大家從單純的分數對接到多元化成績、興趣、能力、視野等的對接。在高考改革的驅動下,大學與高中的人才培養連接通道將會逐步打通。 七、高中學生的評價方式變革 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必然會從量化的方式走向質性成長的評價方式。 八、高中學校發展模式變革 當務之急要徹底改變千校一面的同質化局面,推動整個高中教育特色化和多樣化發展。這對每一所高中學校來說,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辦學定位。 九、高中教師職業生活變革 將來整個高中教師的角色會面臨轉變:從原來的買方市場到賣方市場,過去教師是學科本位,教什么,教哪個年級、班級,學校都會統一安排;新的高考制度將會出現學生選教師的局面。每個教師都要承擔育人任務,教師要從重學科知識到重學科素養,從重教學到重管理,教師的管理職責會大幅度提高。教師的教學角色將趨向多元化,每個教師教一門課程的時代將徹底過去,有可能要教學科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還要帶實踐教學課程、若干社團,這對教師的復合能力提出新的挑戰。由此看來,師生關系將會重建,我們的教師要回到生活中,與孩子們進行社團活動、興趣研發,從而增加師生在生活中的關聯度。 十、高中教育支持系統變革 如今,我們必須為學校提升專業化水平、擁有一定的自主權提供空間,教育與生活的聯結會加強,社會教育資源也要向學校開放。因此,回應這次改革,必須進行全社會系統的資源動員,新一輪高考改革對政府、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考試機構、社會都將帶來挑戰,而我們的教育,也必然在回應挑戰中迎來變革契機。 (來源:《中國教師報》,作者: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