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由“校管”走向“縣管”,一字之差,體現的是教師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翱h管校聘”不僅促進了縣域內教師交流輪崗制度的落實,也有助于化解縣域內教師資源配置矛盾。 作為教師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變革,近日,教育部對全國首批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示范區進行公示,19個改革示范區包括全國東、中、西部共15個省份。按照計劃,“縣管校聘”模式首先在示范區試行,2020年將在全國落實推廣。(《京華時報》4月15日) 對于教師“縣管校聘”究竟該如何理解?事實上,教師“縣管校聘”是基于現行的教師“校管校聘”而提出,教師由“校管”走向“縣管”,一字之差,體現的是教師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翱h管”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職能分工,依法履行對中小學教師的公開招聘、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職能?!靶F浮眲t要求學校依法與教師簽訂聘用合同,負責教師的使用和日常管理。這一變革對于統籌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資源,推進縣域內教師交流輪崗,化解縣域內教師資源配置矛盾,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根本上說,“縣管校聘”成為推進縣域內教師交流輪崗的制度保障。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學條件是基礎,師資配置是關鍵,而師資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是推動教師的交流輪崗。2014年,教育部等下發文件,對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打破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制障礙。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其中教師的固有身份就是一個明顯制約。 從學校層面看,由于擔心教師參加交流輪崗影響學校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部分學校對教師交流輪崗,特別是對骨干教師交流輪崗持謹慎態度;從教師層面看,實施教師“縣管校聘”后,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主導教師交流輪崗,淡化了教師身份管理與教師校籍,使教師交流輪崗不受所屬學校的限制,利于對編制核定、崗位設置、職務(職稱)晉升、聘用管理、業績考核、培養培訓、評優表彰進行統籌考慮。 另外,“縣管校聘”也有助于化解縣域內教師資源配置矛盾?,F行的教師“校管校聘”的做法,使教師身份界定較為清晰,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較強,但在統籌縣域內教師資源方面存在明顯欠缺。因為教師是“學校人”,導致學校間的教師資源調配非常困難。通過實施教師“縣管校聘”,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管理教師人事關系和聘任交流,有助于化解這一矛盾。 從教師編制看,在縣域范圍內有的學校超編,有的學校則嚴重缺編,學科教師的配備需求在不同學校間也存在較大差異,但在“校管校聘”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學校間的教師配備缺乏統籌。實施教師“縣管校聘”后,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擁有了有更多教師調配的自主權。通過建立縣域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控制,動態調控”機制,實現在縣域范圍內統籌規劃教師配備的目標。從教師職稱晉升看,由于受學校名額所限,目前教師職稱晉升難問題比較突出,許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因此受到影響,甚至出現一定的職業倦怠。實施“縣管校聘”后,可打破學校之間的界限,將縣域內教師職稱名額在學校間統一調配,使符合條件的教師能夠及時得到晉升。 實施“縣管校聘”是教師管理體制的一個重大變革,其意義和價值不言而喻,但改革畢竟仍處于試行階段,因而需要認真面對并及時化解改革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目前很多地方正在探索學區化管理改革,推進教師在學區內統一管理則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一改革對于教師“縣管校聘”有著積極借鑒意義。但隨著教師“縣管校聘”的逐步推進,學區化管理改革中對教師統一管理與未來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統一管理,需要進行職責方面的重新界定,防止多頭管理現象的出現。 此外,教師由“校管”走向“縣管”,使得原有的學校與教師的固定隸屬關系發生變化,由此是否會影響到學校對教師培養的積極性,這一問題也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