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是困擾不少父母的難題。這一時期,這些半大的孩子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渴望成人,但其閱歷和成熟度又局限著他們的成長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們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導,但如果指導不當,又很容易造成逆反甚至傷害。 心理學上有一個“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即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系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對青少年而言,他們的許多叛逆表現,恰恰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相關。其實不僅青少年,不僅愛情這樣,人性本身就如此,越是禁忌的東西,我們便越發地想嘗試一下。 行為背后總存在正面動機,一個在課堂上總是趴桌睡覺或是接話搗亂違反紀律的孩子,一個總喜歡在衣著服飾或行為方式上標新立異的孩子,他們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訴求是什么? 如果我們只是看到孩子的錯誤行為,忽視或否定了背后的正面動機,甚至給錯誤的行為貼上負面的人格標簽,那么就會激發孩子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溝通矛盾越深、越處理問題越多的局面。 如果通過積極思維找出孩子的正面動機,然后因勢利導,當孩子行為背后的正面動機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會有一種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覺。 對于理想化的親子關系,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有句話叫做“不含誘惑的深情,不含敵意的堅決”。 “不含敵意的堅決”就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比如前額葉沒發展好的時候,難免會做很多可能在我們看來很不可理喻的事情,我們應當邊界清晰地與他們溝通、溫和而堅定地制止,而不是借機去羞辱貶低否定孩子。 1.給予孩子個人空間。被過分管束的孩子會喪失自我調適的機會,往往會很木訥。 2.跟孩子說一些沒用的話,可以聊八卦也可以玩游戲,時間久了,他就什么都愿意跟你說。如果你跟他聊的都是有用的,他會覺得自己沒有那么多有用的是跟你聊。 3.平視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希望自身得到認同,希望家長與他平等相處,家長要在朋友和家長的角色之間合理轉換。 4.承認他對。孩子在這一階段渴望得到認同,家長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事方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也許他們的某些想法就是他未來的想法。 6.在孩子面前不要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適當地裝傻,不講究權威,溝通時培養孩子的尊嚴。 7.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興趣以至于欣賞,切莫用自己的價值喜惡來評斷孩子的鑒賞力。要知道,孩子會對父母的價值判斷非常敏感,父母反對他所喜歡的,他會感到焦慮和沖突,容易和父母抬杠。 8.當孩子表現出對外表身材的過度在意和焦慮時,家長要了解其中原因,認真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困惑和壓力,不要否定他們內心的真實感覺。家長還需要解釋,娛樂明星的完美形象大多是通過“后期加工”得到的,這種形象并非平均人應該達到的標準。
“不含誘惑的深情”是指,如果我今天對你好是因為我希望你明天可以去上這個補習班、參加那個比賽之類,這樣的情感就是帶有誘惑性的。父母是真的要去看見孩子、關心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在關心的背后隱藏很多控制和誘惑。
5.青春期孩子情緒起伏比較大,所以談話一定要注意時間場合,注意技巧,有時正話反說效果會更好。
9.適度冒險。沒有過冒險的經歷,不會知道冒險有時是人生的需要,也不會具備避險避害的能力。